当前位置:当前位置: 公益服务 > 自然资源监测专报 >

自然资源监测工作专报第一期

发布时间:2021-05-14 16:04:04 来源:河南省自然资源监测和国土整治院(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应急中心)

一、重点项目进展

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任务完成80%截至202012月底统计,该工程已经完工子项目198个,约占项目总数的80%。新增林地、低质低效林地改造、恢复新增草、新增高标准农田、新增土地整治、治理河道长度等6项绩效指标已完成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、新增湿地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等绩效指标完成70%,珍稀物种栖息地保护绩效指标完成50%

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(河南省)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项目全部完成。该工程项目属中央财政安排的2019—2020年度重点生态修复项目,下达我省专项资金1.4亿元。共计治理图斑398个,完成治理面积1322.23公顷。

黄河流域(河南省)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项目完成治理任务的90%该工程项目属于中央财政安排的2020年度重点生态修复项目,下达我省专项资金0.85亿元。已完成治理图斑70个,完成治理面积745.47公顷,占下达治理面积的91%

《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》(征求意见稿)编制完成。

二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

全省生态遥感动态监测:截至20209月底,全省露天矿山2811处,损毁土地面积69.22万亩(生产矿山29.87万亩,有责任主体的废弃矿山12.88万亩,责任主体灭失矿山5.46万亩,无主矿山21.01万亩),2017年以来恢复治理面积27.31万亩;全省风电、光伏工程设施12558处,占地总面积20.57万亩。其中,风电工程占地2.01万亩,光伏占地面积18.56万亩。

全省地下水水位总体上升,地下水降落漏斗缩小,局部水质变差。根据202012月监测数据,全省浅层地下水平均埋深11.30米,深层地下水平均埋深34.22米。与2019年同期相比,浅层地下水平均水位上升1.10米,深层地下水平均水位上升0.40米;区域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总面积为2283平方千米,同期相比,漏斗面积减小177平方千米;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的监测点占50.05%。水质变好的监测点占17.15%,主要分布于鹤壁、漯河、南阳。水质变差的监测点占32.80%,主要分布于濮阳、商丘、周口、济源等。

十三五期间我省地质灾害灾情。十三五期间,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136起,共造成经济损失4068.5万元,造成3人死亡。

三、管理工作动态

招才引智取得突破,3名博士被我院录用。我院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招聘工作,专题研究优惠措施,2020年成功引进3名博士高层次人才。

推进干部年轻化,公开选聘科级干部14名。2020年,我院公开选聘14名科级干部。目前,40岁以下科级干部15人,4050岁科级干部15人,50岁以上科级干部5人,干部年龄结构趋于合理,基本实现年轻化。

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推出新举措。为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,我院推出青年英才计划、设立业务组长、组建科技创新团队等三项举措,对青年技术人员进行锻炼,培养技术骨干提升科技创新能力。

奖优罚劣,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2020年,我院建立了职工工作业绩统计制度,修订了《绩效工资分配管理规定》,加大了工作业绩绩效分配力度,导向作用明显。同时,针对劳动纪律违纪现象,新制定考勤管理处罚规定,作风纪律不断好转。

我院经营收入实现大幅增长。2020年,我院货币工作量6572.71万元,同比增长15.6%。签订技术服务合同额1633.45万元,同比增长44.9%。技术服务收入1305.29万元,同比增长39.1%